第十六章花遮柳隱
關燈
小
中
大
這番吵鬧下來,又是小半個時辰過去了。不待和自己的親娘吳氏解釋什麽,秉鑒見大奶奶走的遠了,忙從地上站起來,拉起秉鈞就往潘家走。
一路上,秉鈞還是憤憤不平。秉鑒只能好言相勸,他勸秉鈞要為親娘著想,不要讓她老人家在當中難做,免受大奶奶的刁難薄待之苦。
二人走到了潘家大院已是戌時三刻,天色已經完全黑了下來。
潘家晚上的看門人是一個老頭,姓毛,因是司閽,又兩眼炯炯有神,大家都戲謔稱呼他為“貓叔”。貓叔在潘家多年,對秉鈞、秉鑒兄弟他都是認識的,見他們這個時候來感覺很是詫異,但聽秉鑒說要找東家有要事相商,也沒有過多難為,直接將兄弟二人帶進了院子裏。
又通過一條狹長的甬道來到了潘家的後花園,潘有度正在花園的一處亭子裏納涼喝茶。今日是六月十五,是一月之中望日月盈之時,銀光融融之下,花遮柳隱,榭靜溪潺,幾許清風拂面,芬芳馥郁撲鼻而來沁人心脾,身在其中,幾分的愜意自然而生。
貓叔將兩兄弟帶到潘有度近前,秉鈞、秉鑒上前施禮,待潘有度打了招呼後,坐到了廳子裏的圓石墩上。
“你們兄弟二人夜晚前來找我,想必是有急切事務找我?”潘有度不冷不熱地問,幽暗之下,看不清他的神色。
秉鑒忙一躬身,“東家,老三、老二是來給您賠罪來了。”
潘有度對伍秉鑒的話並不感覺詫異,只是漠然地說道:“呵呵,你們這是演的哪出戲?都是相處好好的,憑哪裏就跑出來了罪過?”
秉鑒忙解釋說:“前日我來煩東家借銀兩沒有說實話,其實借五萬兩說來是不夠的,但我知東家這裏也是吃緊,說借的多了會讓東家為難,所以別了東家之後,我又去了‘廣利行’盧家那裏想著再拆借一些,並在盧家巧遇了蔡總商。可老三家與這兩家的關系,無論哪裏也是比不上與東家這般可親可近的,盧、蔡兩位東家只答應借行傭三萬,還要全體行商同意才行……”
“呵呵”,潘有度又是冷冷一笑,說道:“這不是好事嗎?怎麽到你嘴裏就成了罪過?”
“老三情急之下四處化緣,一定會讓東家誤會的,這是罪過之一。之二,辜負了東家雪中送炭的一片好意……”
“老三,有話直說,不必這般蜿蜒曲折。”
潘有度再次霸道地打斷了伍秉鑒的話,繼續說道:“臨近傍晚,你家老四也是去了行裏找我,說是代表家人樂於‘同文行’入股‘元和行’,可此時我聽你這話裏的意思似有反悔之意,這也倒沒什麽,什麽事情都講究個甘心情願,不必強求。只是我不能理解,也替你們擔心,這短短的兩個時辰不到就有如此南北的變化,視本應鄭重之事如兒戲,如此作為下去,誰還敢與你家處事?!至於你與盧、蔡兩位東家如何,那是你的本事和造化,我是樂見其成的,說來也和我不相幹,你就不必費上這般心思遮掩了。”
秉鈞和秉鑒都能聽得出來,潘有度嘴上說的輕巧,但話裏敲打之意已很是明顯,想必內裏已是動了肝火,只是涵養所在,又留了情面,隱忍不發而已。但潘有度將彼此間隔著的布簾揭下去也好,大家都明白了是怎麽一回事,也真就省去了鋪墊的麻煩。
秉鑒站起來,對潘有度又是深施一禮,“東家大人雅量,老三感激不盡。伍家此時處風雨飄搖之中搖搖欲墜,掙紮之時來求東家出手相救,得您爽應,本應感激涕零不存二心,但冷靜下來思慮再三,但凡有一線它路,不敢連累東家。後去盧家,得蔡、盧二位東家允諾拆借行傭,老三滿心喜悅,因為若借得行傭就不用再株連東家,老三也就沒了那般日夜忐忑之憂。只是將心比心,如此反覆,老三知是必會讓東家誤會的,特前來賠罪,望東家看在老三一家此時艱難處境裏,歧路徘徊前瞻後顧茫然無措的份兒上,寬恕老三一家的一時魯莽。再有,明日無東家助一臂之力想在公所借得行傭實乃癡人說夢,老三在這裏先謝過東家了!若是借不得,還是要反過身來再求東家出手,總歸是伍家想求得周全,左右全仰仗東家您一人!”說完,伍秉鑒也是一揖到地。
秉鑒向潘有度坦白了,而且毫無保留!他說的這番話沒給自己留任何回旋的餘地,因為餘地被秉釤早已扔給了潘有度。秉鑒知道,自己留有一分餘地若被潘有度抓住了漏洞,他和二哥秉鈞的下場就是立馬滾蛋,並且以後伍家的日子在潘家面前會越來越難過。
潘家是什麽樣的勢力?人人心裏都是有一桿秤的,掂量起來自然就知道了輕重。
老東家潘啟在十三行做總商深耕了幾十年,不單聚集了巨額的財富,而且積累了上至朝廷,中間總督、巡撫、布政使,下至知府、廣州將軍、粵海關監督、知縣等等廣泛的人脈關系。潘啟本人還是正三品的“候選兵馬司正指揮”,雖然是捐銀而來的虛銜,但畢竟是有頂戴的,可以和朝廷大員平起平坐的,而不至於像伍國瑩、伍秉鑒父子見了粵海關的監督還要跪上小半個時辰說話,不讓你起來,你還不敢起來!
即使是潘啟去世了,潘家仍然是樹大根深枝繁葉茂。潘有度的大哥潘有為是進士出身,官至內閣中書,參與《四庫全書》的編制,頗受皇恩厚待;潘有度本人是敕封的翰林院庶吉士,雖然沒有品級但也享受朝廷七品的俸祿;而潘有度的弟弟潘有科為兵部職分司員外郎,幾兄弟雖然官做的都不大,但畢竟都是有功名在身的官場之人,門楣自然是比一般人家要顯耀得多,上下結交起來更是水到渠成,風行水上般的順暢。
潘家有如此深厚的背景,伍秉鑒深知在潘有度面前自以為是虛與委蛇被其發現厭惡的下場,這也是他自始以來對潘有度畢恭畢敬的主要原因。自家的家底和實力與潘家比實乃是小巫見大巫譬如九牛一毛,如果得罪了潘有度,無異於在十三行裏自斷前程,只有死路一條。並且因為自家父親伍國瑩是從潘家門出來的,如果被潘有度不待見並抓住把柄,被扣上“忘恩負義”、“出門欺主”的大帽子,伍家人就是被他擠兌死,都沒有人同情你可憐你,相反還會痛斥你、唾棄你,比潘家人還會多踩上你一腳!這和人愛偏聽偏信有一定關系,可也和誰腰桿子硬實、說話口氣大、捧場的人多更有關系,說到根底,還是誰有實力誰才掌握話語權的道理。
基於以上的種種考慮,伍秉鑒是必須要說實話的,而且要帶上十二分的誠懇,即使有些地方與前言自相矛盾,也得實話實說,求的就是“坦白從寬”的結果。
但說實話有說實話的好處,伍秉鑒沒有給自己留餘地,他同樣在話裏也沒有給潘有度留餘地,他和潘有度說的很明白:東家你借給我銀子我感激,但想著蔡、盧二人如果能借我不更好嗎?就不用連累你跟著我一起吃鍋烙了。沒想到他們還真答應借了,但答應借的是行傭,這事東家您就得幫忙撮合了。但那銀子要是真借不成,我還得回過頭來朝您借,我把話先扔到這兒,到時候您可別把門關上不借給我,不管怎麽著,我伍家就貼您身上了,想趕都趕不走。我這麽不要臉您也別怪我,不都是因為一個“窮”字惹的禍嘛!
聽了伍秉鑒這番陳詞,確實讓潘有度無話可說。
他潘有度怎麽也不能落個“乘人之危落井下石”那樣的名聲在外面被宣揚,咂磨了幾下嘴後,他和氣地說道:“老三啊,你這話說的有些過頭了,咱們兩家是什麽關系?那是別人家能比得了的嗎?伍家有難,潘家怎樣相幫都是不為過的。只是難得你有一片焚膏繼晷臥薪嘗膽的決心,怎麽難也要自力更生奮發圖強不願累及他人,也罷,這樣撲騰幾下身子板自然也就結實了。這樣,明天我一定是會替伍家出頭說話的,至於什麽結果不說,我那五萬兩的銀子都是給你準備好放在那裏的,用不用隨你的方便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一路上,秉鈞還是憤憤不平。秉鑒只能好言相勸,他勸秉鈞要為親娘著想,不要讓她老人家在當中難做,免受大奶奶的刁難薄待之苦。
二人走到了潘家大院已是戌時三刻,天色已經完全黑了下來。
潘家晚上的看門人是一個老頭,姓毛,因是司閽,又兩眼炯炯有神,大家都戲謔稱呼他為“貓叔”。貓叔在潘家多年,對秉鈞、秉鑒兄弟他都是認識的,見他們這個時候來感覺很是詫異,但聽秉鑒說要找東家有要事相商,也沒有過多難為,直接將兄弟二人帶進了院子裏。
又通過一條狹長的甬道來到了潘家的後花園,潘有度正在花園的一處亭子裏納涼喝茶。今日是六月十五,是一月之中望日月盈之時,銀光融融之下,花遮柳隱,榭靜溪潺,幾許清風拂面,芬芳馥郁撲鼻而來沁人心脾,身在其中,幾分的愜意自然而生。
貓叔將兩兄弟帶到潘有度近前,秉鈞、秉鑒上前施禮,待潘有度打了招呼後,坐到了廳子裏的圓石墩上。
“你們兄弟二人夜晚前來找我,想必是有急切事務找我?”潘有度不冷不熱地問,幽暗之下,看不清他的神色。
秉鑒忙一躬身,“東家,老三、老二是來給您賠罪來了。”
潘有度對伍秉鑒的話並不感覺詫異,只是漠然地說道:“呵呵,你們這是演的哪出戲?都是相處好好的,憑哪裏就跑出來了罪過?”
秉鑒忙解釋說:“前日我來煩東家借銀兩沒有說實話,其實借五萬兩說來是不夠的,但我知東家這裏也是吃緊,說借的多了會讓東家為難,所以別了東家之後,我又去了‘廣利行’盧家那裏想著再拆借一些,並在盧家巧遇了蔡總商。可老三家與這兩家的關系,無論哪裏也是比不上與東家這般可親可近的,盧、蔡兩位東家只答應借行傭三萬,還要全體行商同意才行……”
“呵呵”,潘有度又是冷冷一笑,說道:“這不是好事嗎?怎麽到你嘴裏就成了罪過?”
“老三情急之下四處化緣,一定會讓東家誤會的,這是罪過之一。之二,辜負了東家雪中送炭的一片好意……”
“老三,有話直說,不必這般蜿蜒曲折。”
潘有度再次霸道地打斷了伍秉鑒的話,繼續說道:“臨近傍晚,你家老四也是去了行裏找我,說是代表家人樂於‘同文行’入股‘元和行’,可此時我聽你這話裏的意思似有反悔之意,這也倒沒什麽,什麽事情都講究個甘心情願,不必強求。只是我不能理解,也替你們擔心,這短短的兩個時辰不到就有如此南北的變化,視本應鄭重之事如兒戲,如此作為下去,誰還敢與你家處事?!至於你與盧、蔡兩位東家如何,那是你的本事和造化,我是樂見其成的,說來也和我不相幹,你就不必費上這般心思遮掩了。”
秉鈞和秉鑒都能聽得出來,潘有度嘴上說的輕巧,但話裏敲打之意已很是明顯,想必內裏已是動了肝火,只是涵養所在,又留了情面,隱忍不發而已。但潘有度將彼此間隔著的布簾揭下去也好,大家都明白了是怎麽一回事,也真就省去了鋪墊的麻煩。
秉鑒站起來,對潘有度又是深施一禮,“東家大人雅量,老三感激不盡。伍家此時處風雨飄搖之中搖搖欲墜,掙紮之時來求東家出手相救,得您爽應,本應感激涕零不存二心,但冷靜下來思慮再三,但凡有一線它路,不敢連累東家。後去盧家,得蔡、盧二位東家允諾拆借行傭,老三滿心喜悅,因為若借得行傭就不用再株連東家,老三也就沒了那般日夜忐忑之憂。只是將心比心,如此反覆,老三知是必會讓東家誤會的,特前來賠罪,望東家看在老三一家此時艱難處境裏,歧路徘徊前瞻後顧茫然無措的份兒上,寬恕老三一家的一時魯莽。再有,明日無東家助一臂之力想在公所借得行傭實乃癡人說夢,老三在這裏先謝過東家了!若是借不得,還是要反過身來再求東家出手,總歸是伍家想求得周全,左右全仰仗東家您一人!”說完,伍秉鑒也是一揖到地。
秉鑒向潘有度坦白了,而且毫無保留!他說的這番話沒給自己留任何回旋的餘地,因為餘地被秉釤早已扔給了潘有度。秉鑒知道,自己留有一分餘地若被潘有度抓住了漏洞,他和二哥秉鈞的下場就是立馬滾蛋,並且以後伍家的日子在潘家面前會越來越難過。
潘家是什麽樣的勢力?人人心裏都是有一桿秤的,掂量起來自然就知道了輕重。
老東家潘啟在十三行做總商深耕了幾十年,不單聚集了巨額的財富,而且積累了上至朝廷,中間總督、巡撫、布政使,下至知府、廣州將軍、粵海關監督、知縣等等廣泛的人脈關系。潘啟本人還是正三品的“候選兵馬司正指揮”,雖然是捐銀而來的虛銜,但畢竟是有頂戴的,可以和朝廷大員平起平坐的,而不至於像伍國瑩、伍秉鑒父子見了粵海關的監督還要跪上小半個時辰說話,不讓你起來,你還不敢起來!
即使是潘啟去世了,潘家仍然是樹大根深枝繁葉茂。潘有度的大哥潘有為是進士出身,官至內閣中書,參與《四庫全書》的編制,頗受皇恩厚待;潘有度本人是敕封的翰林院庶吉士,雖然沒有品級但也享受朝廷七品的俸祿;而潘有度的弟弟潘有科為兵部職分司員外郎,幾兄弟雖然官做的都不大,但畢竟都是有功名在身的官場之人,門楣自然是比一般人家要顯耀得多,上下結交起來更是水到渠成,風行水上般的順暢。
潘家有如此深厚的背景,伍秉鑒深知在潘有度面前自以為是虛與委蛇被其發現厭惡的下場,這也是他自始以來對潘有度畢恭畢敬的主要原因。自家的家底和實力與潘家比實乃是小巫見大巫譬如九牛一毛,如果得罪了潘有度,無異於在十三行裏自斷前程,只有死路一條。並且因為自家父親伍國瑩是從潘家門出來的,如果被潘有度不待見並抓住把柄,被扣上“忘恩負義”、“出門欺主”的大帽子,伍家人就是被他擠兌死,都沒有人同情你可憐你,相反還會痛斥你、唾棄你,比潘家人還會多踩上你一腳!這和人愛偏聽偏信有一定關系,可也和誰腰桿子硬實、說話口氣大、捧場的人多更有關系,說到根底,還是誰有實力誰才掌握話語權的道理。
基於以上的種種考慮,伍秉鑒是必須要說實話的,而且要帶上十二分的誠懇,即使有些地方與前言自相矛盾,也得實話實說,求的就是“坦白從寬”的結果。
但說實話有說實話的好處,伍秉鑒沒有給自己留餘地,他同樣在話裏也沒有給潘有度留餘地,他和潘有度說的很明白:東家你借給我銀子我感激,但想著蔡、盧二人如果能借我不更好嗎?就不用連累你跟著我一起吃鍋烙了。沒想到他們還真答應借了,但答應借的是行傭,這事東家您就得幫忙撮合了。但那銀子要是真借不成,我還得回過頭來朝您借,我把話先扔到這兒,到時候您可別把門關上不借給我,不管怎麽著,我伍家就貼您身上了,想趕都趕不走。我這麽不要臉您也別怪我,不都是因為一個“窮”字惹的禍嘛!
聽了伍秉鑒這番陳詞,確實讓潘有度無話可說。
他潘有度怎麽也不能落個“乘人之危落井下石”那樣的名聲在外面被宣揚,咂磨了幾下嘴後,他和氣地說道:“老三啊,你這話說的有些過頭了,咱們兩家是什麽關系?那是別人家能比得了的嗎?伍家有難,潘家怎樣相幫都是不為過的。只是難得你有一片焚膏繼晷臥薪嘗膽的決心,怎麽難也要自力更生奮發圖強不願累及他人,也罷,這樣撲騰幾下身子板自然也就結實了。這樣,明天我一定是會替伍家出頭說話的,至於什麽結果不說,我那五萬兩的銀子都是給你準備好放在那裏的,用不用隨你的方便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